杭州日報報業集團:編校質量提升帶來文風轉變
《杭州日報》審讀組每周“會審”,形成審讀報告。李忠 攝
“微信公眾號目前差錯之所以多發,大部分與內容字句比較粗糙,有的技術性問題沒有引起註意有關。”
“報紙版面是做給讀者看的,但如果文字模糊,閱讀困難,就給讀者添瞭麻煩,版面也失去瞭其傳播的意義。”
“報紙是一個整體,讀者看報紙隻看閱讀效果,不會考慮你們是兩個部門還是三個部門,所以碰到相同的新聞素材,我們還得整合。”
這是摘自《一流大報不可忽視的細節》一書中的三段文字。這本台中化糞池清理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,通過對《杭州日報》近400個新聞案例的解剖分析,對媒體容易忽視的細節差錯進行瞭全面的論述。
“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環境下,我們編寫這本書,為的是繼續發揚傳統紙媒的優勢所在,提升黨報的權威性、公信力。”在該書主編、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萬光政看來,編校質量提升帶來的采寫作風、報道文風的改變更為難得。(黃琳)
總編輯心願:
打造“最具品台中包通馬桶位的一流大報”
從2013年起,《杭州日報》抽調資深編輯,組建審讀小組,對該報實行全面審讀。從導向到事實、從理念到管理、從采寫到知識、從文字到版式、從紙媒到新媒體,審讀小組對差錯細節的審讀幾乎是不留死角。此次審讀小組精選出400個案例進行再次編輯加工,分門別類,列篇歸目,《一流大報不可忽視的細節》一書由此而來。
在萬光政看來,對於以打造“最具品位的一流大報”為發展目標的城市黨報,這是一本多年來堅持“抓牢主業、強化專業”的成果報告書;對於正在新聞戰線奮鬥的人,這是一本視角獨特的參考書;對於剛剛步入新聞崗位的年輕人,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。
《一流大報不可忽視的細節》一書內容雖局限於一傢報紙及其新媒體,但其豐富的內容,幾乎囊括所有新聞實踐的問題,具有行業共性。書中內容雖註重一事一議,但大都放到瞭全省乃至全國的新聞大背景中,重視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,總結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。另外,該書不僅指出瞭差錯或差距,還提出瞭改進的思路、提高的方法。
審讀人心得:
“內外科同檢”才能消除隱患
《杭州日報》編委會實施瞭報紙審讀工作,並制定出臺《內部審讀辦法》,專門成立瞭審讀小組。組織運作上,審讀小組由固定審讀員和機動審讀員共5人組成,采取日常審讀與集中審讀相結合的方式,審讀每天報紙所有版面,每周向編委會提交審讀報告;審讀導向上,要求以“找問題、尋差距、查文風”為主,提出改進措施及處理意見。
“文字不像數學有標準答案,審讀工作不是簡單的糾錯,你還要說出為什麼錯,怎麼做更好。”審讀小組組長周繼山每天都會認真研讀《杭州日報》每個版面、每個專欄、每篇稿件並撰寫讀報筆記。審讀工作開展5年來,很少有編輯、記者對審讀的結果提出異議。周繼山笑著說,在報紙的編、校、審三個環節中,如把檢校比作外科醫生專治“硬傷”,審讀就像內科醫生,需要深入查看,多方面分析,才能做出準確診斷,消除隱患。
針對新媒體,杭報集團堅持新老媒體“一個標準、一把尺子、一條底線”原則,建立自我糾錯機制,形成瞭涵蓋流程監控、內容審讀、差錯扣罰、數據監測的“大審讀”格局。
編輯感慨:
寫稿就像考試,審讀像批卷子
報紙審讀產生瞭與采編間的良性互動,帶來的是報社采編作風和報道文風的切實變化。每期報紙版面編輯更加註重細節,盡力做到精致有品位,記者采寫報道更加潛心細心敬業。采編人員新聞專業能力有瞭新的提高,尤其是《杭州日報》各個部門非常重視每周的審讀報告,組織記者編輯仔細研讀、討論,積極探討改進的方法。
“審讀對我而言就像是一記警鐘,有鞭策才有提高。原來稿子寫完會大致看兩遍,現在會逐字逐句通讀,每次寫稿就像在考試,審讀就像在批我們的卷子。”杭州灣新聞中心的青年編輯周璐彥感慨,“這本書就是一面鏡子,照見我們的不足,加強我們的內防,已成為我們開展業務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。”
■短評小事不小 細節最大
用5年的時間堅持,把看似細小的編校細節做得盡量完美,最終帶來采編質量的提升——《杭州日報》的審讀制度,反映出全社上下對采編質量的敬畏。
當前,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方興未艾,但同時,來自媒體,尤其是新媒體的編校差錯也屢見不鮮,為人詬病。究其原因,就是平時忽視編校細節、對采編質量缺乏敬畏之心所致。須知,為受眾提供高品質、高質量的新聞產品才是“一流”的基石和“融合”的方向。越是在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,越要保證新聞質量,包括采編質量,唯有如此才能贏得“死忠粉”。媒體的深度融合,不可忽視傳統媒體的采編經驗,要在心中繼承發揚“小事不小,細節最大”的理念,把融合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。(巖松)
台中洗水塔
- Mar 16 Fri 2018 16:34
台中化糞池清理 台中通馬桶價格大約多少呢?台中通馬桶價格公開~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